12月8日下午,由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與廣西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、文學院創意寫作中心承辦的“人與土地”——長篇小說《一厘米國境線》創作分享會在文綜樓1102室文學院創意寫作坊舉行。本次分享會由南寧市文聯副主席、著名作家侯玨主講,廣西教育出版社綜合編輯部副主任韋勝輝,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董迎春、葉君教授,賀州學院教師陳大德,廣西作協干事李富庭以及文學院部分學生參加分享會。

主講人侯玨
侯玨談自身文學寫作生涯的三個階段,并分享創作歷程感悟。三個階段分別是文學理論儲備和文學初步創作試驗階段、文學素材積累以及各類文學創作探索階段、現實主義指導寫作技術提升階段。在第三階段中,侯玨參加了各種作家培訓,并不斷探索理論與創作的關系。他認為理論是創作的根基,需要緊緊扎牢。同時,他愈發意識到在當今的智能時代下,寫作除了依靠個人才華和文學悟性,更需要現代技術分析的支持,指出類型化創作將成為未來寫作的趨勢。

廣西教育出版社綜合編輯部副主任韋勝輝
侯玨結合照片與同學們分享創作《一厘米國境線》時采訪主人公原型凌尚前的經歷。侯玨曾多次拜訪廣西邊境哨所,慢慢叩開凌哨長和其他幾個哨兵的心扉,從中挖掘豐富的寫作素材,真切展現出一位以人民為創作中心、貼近人民真實生活的文藝工作者的形象。小說的真實性來源于生活細節,他還密切關注當地的物價、住房、道路等細節,力求細節真實。
侯玨表示,“師其上者得其中,師其中者得其下”,閱讀他人的優秀作品對創作極為重要。他向同學們推薦了康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《金薔薇》和路遙的《早晨從中午開始》,希望同學們能從書中得到啟發,能把無序零碎的生活碎片組織起來成為有層次的文學作品,達到對生活從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境界。

分享會現場
在提問環節,學生提出:“《一厘米國境線》封面中寫著‘守住,意味著一切’,‘守住’意味著什么?” 候玨回應:“守住包括了兩個層面的意思,一是從國家層面看,意味著守住國家領土完整;二是從個體層面來看,意味著守住底線、守住界限、守住初心?!?/span>
董迎春教授對講座進行總結。他認為侯玨的創作視野廣闊,材料收集細致到位,作品人物的對話處理到位,具有較高的文學參考價值。韋勝輝對侯玨的創作表示高度的肯定,他鼓勵民大文學院學子養成侯玨作家“用文學的眼光關照身邊”的優秀習慣,肩負起民族地區、民族學校培養的使命,堅持創作、堅守八桂,用自己的文筆助力文化廣西的建設。文學院葉君教授等幾位老師也相繼發表講話,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。

與會嘉賓合影留念
此次分享會的舉行,讓文院學子對小說的創作過程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與深入的了解,同時也激發了同學們創作的熱情,激勵著文學院學子發揮專業特長書寫壯美廣西、傳承八桂文化。(審核:范瀟瀟 編輯:吳少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