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7日晚7時30分,文學院舉辦的“言文行遠”主題系列講座之二百二十四在文綜樓1106教室召開。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王衛星應邀開展了題為“真羨君心如赤子,人生百變任驅馳——李后主詞的極致之妙”的講座。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李惠玲主持講座,中國古代文學、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以及文學院部分本科生參加了本次講座。

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衛星
王衛星老師首先以“一代之文學”——詞之源流作為切入點,引括出李煜在詞史上作為“南唐詞宗”的極高地位。本著“知人論世”原則,王老師娓娓而談李煜其人及其生平經歷,并將其化為 “家國不幸詞家幸,雅趣癡情鐘在茲” 一句。王老師在講解李后主詞極妙之境的具體內涵時,分亡國前詞和亡國后詞兩部分進行論述。李煜前期詞當舉《玉樓春》。王衛星老師重點分析了該詞,認為其融合了獨特的“華筵意境”和士大夫富貴語,具有“士大夫的超脫和赤子之放縱融為一體”而成之風致。接著她征引《菩薩蠻》《浣溪沙》《一斛珠》等詞,結合數則本事,情理兼備地闡述了李后主詞“每疑極樂還添樂”之翻新出奇的極樂境。李煜后期詞王老師舉《烏夜啼》《虞美人》為例,指出其以短語兼長語,情語接情語的形式,把人生長恨、亡國之痛說到極致,可謂“已嘆深悲更盡悲”。在講座的尾聲,王衛星老師表示,李煜可以說是“雅人深致與赤子天真結合后誕生的奇葩”,以其獨樹一幟的運情入景之法,所寫樂與悲“正合人情,最能動人”,并最終以“真羨君心如赤子,人生百變任驅馳”作結。
在提問環節,18級古典文獻學李嬋妃同學請王衛星老師分享其詩詞創作經歷,王老師結合自身經驗,提出了從學格律入、如何溝通古今等學詩作詞的建設性意見。在回答18級古代文學熊英同學關于寫作時靈感的產生與作品的打磨等問題時,她指出靈感離不開日常積累,寫長調要講究謀篇布局。

現場合影
李惠玲教授作總結發言,分享其聽取王老師講座后的體會。她結合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實際情況,指出研究生在征引具體作品時,要讀懂讀透,深刻理解作品內涵,“沉潛進去,舉一反三”。
本次講座使研究生們更為了解李后主其人其詞,進一步領略其詞極致之妙,為后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(審核:李惠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