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院:“言文行遠”主題系列講座之二百二十二
主題: 音樂與中國詩歌體式之關系
主講人:趙敏俐 教授、博士生導師(首都師范大學)
學術評議人:張國安 教授(廣西民族大學)
主持人: 李謨潤 副教授(廣西民族大學)
時間:2020年11月24日 19:40-21:40
地點:博文樓一教一梯
歡迎廣大師生前來參加、交流!
主講人簡介:
趙敏俐,1954年生,1988年3月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,獲文學博士學位,現為首都師范大學資深教授、燕京人文講席教授,中國古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。中國詩經學會、屈原學會、樂府學會副會長。主要學術著作有《兩漢詩歌研究》《周漢詩歌綜論》《先秦君子風范》《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》,《中國詩歌通史》(主編兼漢代卷作者)等。發表過學術論文100余篇。主持承擔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、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項目多項,其成果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等獎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、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學術成果獎等多項獎勵。
講座內容簡介:
中國古代詩歌往往都是可以歌唱的,有些甚至是配合舞蹈表演的。由于時代技術的原因,古代詩歌的音樂表演形態沒有保留下來,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僅僅是它的文字部分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音樂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生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,有些甚至積淀在詩歌的語言形式上。本講座將以《詩經》《楚辭》和漢代詩歌為例,從音樂的角度對此進行細致分析,揭示其藝術形式的奧秘。